影楼策划">
影楼策划谈及市值
管理,大多数人力资源从业者可能觉得专业度太高,与自己关系不大。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市值管理纳入高管团队业绩考核中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深入研究一下市值管理究竟是做什么维度的管理,如何进行考核与激励。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市值管理,市值管理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通俗意义上称其为marketvaluemanagement,但这个叫法很容易理解成公司的市场价值,从而跟很bookvalue(账面价值)混淆,其实市值的专业名词应该是marketcapitalization,也就是资本市场的股市价值。市值提升本质上就是本质上用各种资本、人力、舆情等手段提升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市值的计算方式就是每股价格乘以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总股数。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市值管理纳入考核指标呢?首先,市值越高,在不增发新股票的情况下,股东手里的股票就越值钱,股东的回报也就越高;其次,市值的高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公司的运营水平和经营能力,试想一家运营水平极低、收入利润连年下降的上市公司,其市值可能持续走高吗?换个角度看,上市公司市值的长时间走高或者走低也会影响外部客户及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也会反馈到公司的经营业绩中来,使上市公司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第三,因为信任感的关系,持续稳定的高市值会给公司在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过程中降低成本,会在出售部分股份的时候增大其价值,如果有股权激励计划,那么被激励者的获益也会越高,从而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就会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股票市场那么混乱,总市值的提升或降低准确反映出高管团队的努力程度和胜任水平吗?这就涉及到实际业绩与量化后业绩的关系了。
不管是将市值管理还是收入利润作为业绩指标,都是通过一个循环来产生的,因此,市值是肯定可以被管控和提升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市值管理的手段,多年以来,绝大部分国家的上市公司都会将市值管理纳入高管层的考核指标,并且匹配以长期激励手段。
比如在美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值管理已经被纳入高管的考核指标,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长达20多年的大牛市刺激,更是将市值管理与长期激励的结合推向了一个巅峰,在那个时候市值就是公司的价值,推高市值就意味着公司价值增长,相应的所有高管的股权激励回报也随着而来。虽然过程中爆出过类似于安然公司这种丑闻事件,但美国也仅仅是出台了一部《塞班斯法案》,市值管理thldl.com作为上市公司高管层的核心指标也从来没有被否定过。
当然相比美国,香港做市值管理做的是相对最规范的一个地方,为什么最规范原因有三点,第一,大部分香港的上市企业则对市值管理不是太过热衷,原因是百分之八
九十的上市企业都被香港本地的家族性企业控股或者至少持股30%以上,而这些控股或者持股股东本人又往往是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他们本身对于从股市获得资本收益的意愿并不强烈,反正公司是自己的,与其推高市值,还不如提高收入利润来的划算。第二,高科技或互联网企业是最需要提升市值的类型,但这类企业在港股几乎没有,连巴巴也被港股的规则逼到了境外上市,其他的企业也可想而知;第三,除了以上两类企业,剩下的基本就是以汇丰银行为代表的国际公司,他们是必须要做市值管理的,那他们成了香港实施市值管理的代表。这类企业基本上实行的都是国际标准,通常意义上两个维度,一个是绝对标准,比如三年内保证股东回报翻倍,一个是相当标准,比如不能低于国际上同等竞争对手公司的市值增长。
在中国讲市值管理,有一个国家还真不能不提,那就是新加坡。因为新加坡的淡马锡很类似中国的央企,而在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位的时候提出了一个EVA的考核标准,使很多过去靠资源垄断过日子的央企必须改变,最终找到了华人居多的新加坡。但新加坡跟中国又不一样,他们实行的是全面预算管理与长期激励绑定的方式,而央企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还没法全盘照搬新加坡模式,但却学到了一部分高管层考核的机制。大致逻辑比较像新加坡的业绩激励模式下的考核方式,以三年或五年为周期,设定一个总的目标,每年有一个年度目标以保证三年到头确实可以完成总目标,以此为基础降低所有央企高管的固定年薪,采取浮动的薪酬模式,每年做到了比之前的收入还高,以此来激活各大央企的市场化水平。
最后来说一下中国的市值管理,中国市值管理的考核起步较晚,加上中国的股市成熟性不够,各种市值管理手段都在用,规范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也会因为公司治理、资本运作、高管团队等各方面的因素会受到质疑,从而影响中国境外上市企业市值的提升,这些情况不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运转及海外企业的发展,但凡事有一个过程,相信随着更多的中国跨国企业走向海外并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境内外市值管理的难题也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