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连。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亦称“圆明三园”,是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统称,是清代行宫式御园,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景色百余处,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立和运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由康熙皇帝命名。“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不断运用的佛号。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此。雍正皇帝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义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0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圆满明智。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坦率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方式,把不同作风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规划上使人感到调和圆满,表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髓,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圆明园不只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珍藏相当丰厚的皇家博物馆。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宝贵图书文物。圆明园,曾以其庞大的地域范围、出色的营造技艺、精巧的建筑景群、丰厚的文化珍藏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模范”和“万园之园”。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于1988年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琢残迹依然可见。在“西洋楼”原址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令人痛定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