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应用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站在显示屏前就可以欣赏大量馆藏文物,坐在家里也可以查阅文物图文资料……这是“文化+
大数据智能化”给市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文保专家表示,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使文物资源数字化,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
以三峡博物馆的“互动展示魔墙”为例,这面约10余平方米的高清“魔墙”,展示了该馆珍贵馆藏文物和重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图文介绍。站在“魔墙”前,参观者会被面前不断涌现的文物图片所震撼。如果对哪件感兴趣,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欣赏这件文物的细节和文字介绍。此外,这块“魔墙”还提供了检索功能,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检索到相应的文物资源。
据了解,在我市的文物保护与利用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走在了前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APP中,展示了“群鸿戏海图”等11个动画短片。打开“群鸿戏海图”,可以看到画中的鸿雁时而翩翩起舞,时而低头觅食,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而在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该馆基本陈列已经完成改陈,2000余平方米的展厅中,增添了许多互动参与设施。尾厅部分,正在建设“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将运用曲面投影、
全息投影、AR、VR等方式展示“重庆大轰炸”等,给观众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
智慧博物馆建设任重道远,今年6月,敦煌“数字供养人”互联网公益活动火爆朋友圈。用户通过点击互动,可以随机获得“智慧锦囊”。“海阔天空退一脚,站在后面显脸小”等“智慧锦囊”在娱乐用户的同时,传播了敦煌的“供养人”文化。这项公益活动也是腾讯与敦煌研究院等共同启动的“数字丝路”计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