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画面加主体。面对一个场景,许多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感叹:“要是有个人经过就好了”。其实,他们认为是画面中缺少主体。我们应该知道,一幅合理构图的画面基本由主体和
来源:其他网络 时间:2015-10-24 10:49
我要投稿
1、为画面加主体。面对一个场景,许多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感叹:“要是有个人经过就好了”。其实,他们认为是画面中缺少主体。我们应该知道,一幅合理构图的画面基本由主体和陪体构成。只有陪体,而没有主体,画面会显得散漫。此时,我们就要主动地为画面引入主体。可以等待,也可以通过后期合成,但要注意,这一主体的选择最好能达到与陪体有机联系,相互呼应、衬托的效果。
43R从可靠来源收到消息,适马会在今年末推出一款规格为14mm f/4的M4/3镜头,而这枚镜头应该就是dp0 Quattro所用镜头的可更换版本。
当我们开始接触摄影时,时常会听到别人说“摄影是减法的艺术”。一张照片的内容通常只表达一个景色、一个主题、一个故事,简单明确、主题突出。不过,初学摄影的很多朋友会喜欢把内容拍摄的丰富一些,多加一些元素到一张作品中。这样很容易弱化照片本身的主题性与表现力,让观者无法了解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照片中仅有三滴水珠和大部分被虚化了的绿叶背景,元素过于简洁,以至于显得有些单调。
我们如何用相机来进行“减法”呢?下面简单列举几种方法。
4、为平静加灵动。带有动感的画面往往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内容联想。动感的画面比静态画的写实更加富有灵性,在抒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这是许多摄影师喜欢用慢门为照片加入动感的原因。
可以尝试站在原地,等几分钟后,两只船进入画面,这时按下快门,画面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
比如下面这幅图,看上摄影器材去比较空,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动的画面元素。
3、背景虚化。背景虚化可将不必要的元素虚化,将观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主体上来,这同样达到了“减法”的效果。
下面介绍的是摄影中的“加法”。所谓“加法”就是让画面中出现更多的元素。画面元素多了,可供欣赏的元素也就多了,但是过多的元素很容易将主体淹没,因此对画面中元素的处理手法要求较高。
3、为平淡加反差。在阴天等散射光下,光线非常柔和,景物的层次也比较丰富,但往往画面的反差不够,不利于突出主体,画面风格趋于平淡。这时,我们需要主动寻找能够形成反差的主体及陪体,以构成画面。
其实,“加法”的特点就是为画面补充必要的元素,让画面显得生机勃勃。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掌握“加法”的度呢?下面列举几个小技巧,仅供网友参考。
在某种程度上,“减法”运用到极致,画面中失去众多元素,作品变得过于简单,整个画面就会不耐看。因此,减法也是要有度的。如下图:
1、多使用长焦距镜头。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时,很容易将多余的元素排除在画面之外。
如果画面前景中组合进一双脚印,不禁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有句俗语:“红花还须绿叶扶”。其实,这里面也包含了色彩学的许多知识。通常,一幅作品的色彩不宜过多,多了就容易失去主色。在摄影中也是一样,背景色、前景色、主题色搭配是否和谐,是否有背景色抢掉主题色视觉点的情况,尽可能不要出现色彩凌乱的现象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拍摄时在内容、色彩等方面适当做“减法”,有利于突出照片主题与表现力,使观者容易理解你的表达意图。
2、让镜头靠近物体。把镜头靠近物体进行拍摄,这样离镜头最近的元素占据了画面的更多空间,一定程度上压缩或减少了其他元素的空间。
再来看下面这幅图。画面中只有湛蓝的海水,前景中没有其他元素衬托,看上去有些单调。
dp0 Quattro镜头体积较为巨大,采用8组11片光学结构,等效焦距21mm(M4/3等效焦距28mm),号称可提供零畸变广角画质。7叶片光圈,最近对焦距离18cm。
当然,你可以组合其他任何想要的元素在画面中。
2、为主体加前景。有时我们发摄影技巧现了明确的主体,但觉得拍摄下来后照片的价值不大,究竟是否要拍呢?其实,只要通过某种技巧,为这一主体找一个合适的陪体,主体马上就会显得生动了。在拍摄过程中,关键要考虑好主陪体之间的协调性。实践证明,在主体周围的现实环境中寻找合适的陪体,将会产生更自然、合理的画面。至此,我们应该更清晰地认识到,摄影不仅是粗中取精的“减法”,也是化孤单为丰满的“加法”。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