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楼面试">
影楼面试眼看马上就要进入年底了,很多从9月就开始投简历而到现在仍未果的2014应届毕业生有点坐不住了。日前,记者在京城某招聘会随机采访时,已经找了4个月工作的工商
管理专业毕业生小宋向记者大吐苦水,他表示,从第一家企业进校园开始,他已经参加了不下20场大大小小宣讲会,到现在简历投了200多份,笔试参加了10家,面试参加了4家,仍没有一家给自己发放0ffer,心里“哇凉哇凉”的,对自己能力都有一点怀疑了。事实上,跟小宋有着同样感觉的大学生绝非少数。很多毕业生感叹,没找工作之前自己还信心满满,经过秋季招聘真枪实战,感觉倍受打击。对此,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王姓教师坦言,毕业生感觉求职难,这与2014年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有一定关系。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被人们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人,比2013年还要增加28万。对此,某网站网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赵子风强调,从目前看来,就业人数增多已不可逆转,对于大学生来说,想要成功应聘,最要紧的不是关注究竟有多少人与自己同台竞争,而是从现在起,密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用人单位,以最短的时间换位思考,从招聘者的角度,研究企业用人要求,对照自身,做好总结和反思,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求职能成功,而自己却不行?求职不成功原因一:盲目追求名企未精准定位传统上,9-12月是各大名企抢人的黄金时期。为了招揽顶尖人才,名企向来不惜重金。据某网站校招频道负责人介绍,从历年情况看,各大名企无论福利或薪酬,对大学生均有相当强的吸引力。特别是今年,一些新贵雇主,为了吸引学生参与,不但推出年薪十几万的优质岗位,甚至还设立万元人才推荐奖,这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无疑是无法抗拒的。对此,某网站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赵子风指出,尽管名企屡屡推出高薪招聘,但优秀的大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他们的人才需求总量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0%.而2014年应届毕业生有727多万人,大学生必须学会接受的现实是,他们中超过90%要去中小企业就业。而名企、热门单位动辄十几万的年薪,往往令大学生忘乎所以,满怀一腔热情,希望加入其中,最终盲目投递、导致应聘失败。很多大学生自身专业、性格,明明不符合名企要求,但受周边环境影响,只选热门单位,盲目地追求一些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对原本适合自己的中型单位不屑一顾,到头来,名企应聘失败,其他单位招聘结束,最终白白错失了自己求职的大好时机。求职不成功原因二:重视拼“硬件”忽视“软实力”求职不成功当然不止这一方面原因,某网站网最新调查显示,当前大学毕业提及应聘准备,多半会强调自己英语四、六级水平、专业水平、实习经历等,甚至应聘服装、笔试面试培训也会在准备范围内,但是,对于自身“软实力”几乎没有意识。对此,某网站人力专家指出,“软实力”已经不再是虚幻的语词,“软实力”通常包括个人待人处事原则、职业态度、企业认同等等“职商”因素。近年来,企业对这些方面日益重视,例如,荣膺“2013中国杰出雇主”的上海大众,就定出“8+2”能级评估体系,其中8代表以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和外语能力在内的能力绩效标准;而2则代表着以“企业忠诚”和“爱岗敬业”为代表的员工态度标准。应聘者如被考察在从业态度方面与企业发展不甚贴合,亦不会被录用。而与某网站合作的另一家世界企业——日电信息系统公司,也反映毕业生在“软实力”上有着明显的不足,比如,从不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表现出来的个性和主见都很强烈,但面对上司和“老人儿”提出的问题,通常表现出困惑和委屈;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许多人通常会完成上司字面的要求,而对工作的结果、质量和出现的问题关心不够,不会主动学习。该公司高级人事主管表示,这些特质在招聘过程中都会通过应聘者的行事细节体现出来,有这种行为特质的人,一般很难被企业接纳和认同。求职不成功原因三:一味表现自己从不研究企业除以上两点外,多数企业表示,不被录用的应聘者,多少都有点“自恋”的味道。只强调自己优势、特点、个性、“善于学习”,但真要问到企业相关内容,则一无所知。一家公司的招聘主管表示,几日前,曾让某应聘者说出几款该公司旗下的品牌名字,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出来。这位招聘主管坦言:“对公司这么陌生,在求职前不去了解该公司,很难想象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这样不负责的人,我们肯定不会用。”据某网站网企业调研专家介绍,这种情况招聘单位碰到很多。有的大学生自身能力一般,却又“眼高手低”,应聘前甚至不了解单位的主营业务、企业文化、以及目标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有的仅揣着一腔热情来面试,根本不知道企业的业务要求和工作作风与自己是否匹配。这样的求职状态,显示了当前大学生在父母宠爱之下“自我意识”的膨胀。专家提醒,应届生应深刻认识到,求职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在向企业展示自身才华的同时,也要了解企业需求,只有向企业完美表现出自身才华符合企业需求,才能强有力地说服招聘官,从而真正开始自己的职场之路。求职不成功原因四:要求完美求职不切实际而另外一个让大学生遭遇求职滑铁卢而不自知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工作,要求得过于理想化,让很多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对此,某网站人力资源专家赵子风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知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应聘全国五百强,走到了最后一轮面试,面试官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加班”。该同学侃侃而谈,拿出辩论赛的架势,据理陈述“加班说明工作效率低下”,“加班是不合理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表述了自己会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传递了对加班极度不认同的态度。最终这位优秀学子最终被这家顶尖企业拒之门外。人力总监给出的理由是,对工作想象过于完美,从未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缺乏一定担当意识,受不了委屈,吃不得苦,求职不切实际。事实上,与这位总监有同样感受的招聘还并非少数。很多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资深HR们均表示,应届以及毕业1-2年的大学生,身上总不自觉得带着“学生病”。水平不高,要求不少。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公司规定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要到一线锻炼一年,有的同学一看不能马上搞设计、搞管理工作,要“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干了,白白丢掉了很好的工作。对此,某网站校招频道负责人提醒大学生,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毕业生不能仅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考虑工作,还应该对工作本身抱有理解和宽容。允许工作与个人想象有一定差距。换句话说,毕业生要学会在企业所提供的诸多工作要素中明晰自己的优先排序。比如衡量一下这份工作的分量:这个工作是你的兴趣所在吗?是你的意向职位吗?等等,考虑一下把这些因素放在职业选择的优先地位,而不是加班、艰苦环境等不尽完美的工作条件。步入职场,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路上至为重要的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是许多大学生苦苦追问的答案。很多人感到彷徨和无助,然而无数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大学生只有更多更早的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职业人,抛却校园的优越感和学生气,尽早的将自己所学和企业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走上职场稳健发展的光明大道。
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