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婚纱影楼招聘专业网站!全影人才网 hr.7192.com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通讯:中国绣娘织出美国新娘婚纱梦——贸易摩擦阴影下的中美婚纱业
新华社记者
穿针、引线、穿珠、起针、收针……绣娘们熟稔地运用着手中银色的细针。48岁的韦静明把银色亮片沿纹路一颗颗地缝到一片绣品上。一旁,她儿媳的手在丝线中翻飞,她要用20多种颜色的线,绣三朵立体的牡丹花。
距离广东省潮州市市区一小时车程的塔后村即将被暮色笼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妇女坐在自家小院前,趁着最后一丝光亮忙活手中的绣品。
“我十几岁就学潮绣了,”韦静明说,“用空闲时间做些绣品,可以赚钱补贴家用。”她手中的绣活完成后会交给工厂,成为某件衣服的一片衣襟。这件衣服几个月后将漂洋过海,让某个美国姑娘成为婚礼上最闪亮的主角。
正是众多像韦静明这样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绣娘,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婚纱出口国。也是因为她们,即便美方加征关税,婚纱生产也离不开中国。就像美国婚纱礼服行业协会主席史蒂夫·朗所说,加征的关税最终要由美国进口商和美国新娘买单。
从潮绣到潮流
改革开放初期,来潮州寻找投资机会的外商,惊讶地发现这里隐藏着如此精湛的针线技艺,潮州人擅长制作婚纱礼服的名声迅速在国际市场传开,婚纱礼服订单纷至沓来。
潮州绣娘也把对刺绣语言的理解,运用到婚纱制作中,改变了现代婚纱的形态,让全球婚纱礼服更加丰富华美。
如今,潮州被称为“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是世界婚纱、晚礼服生产重镇。据潮州婚纱礼服协会会长余远彧介绍,在这里有超过20万人从事婚纱礼服产业,每年向欧美国家中高端市场出口价值60多亿元人民币的婚纱礼服。最高峰时,潮州婚纱礼服占全球份额的75%。
潮州的成功故事背后,是传承千年的刺绣文化。起源于唐代的潮绣,就发源于潮州。自古以来,学习织绣就是潮州女孩成长的必修课。按古代传统,潮州女孩成年以前,母亲要为她预制嫁衣。
潮绣传承人佘可燕的技艺就传自她的母亲、国家级潮绣大师康惠芳。在潮州牌坊街以她母亲命名的工作坊里,佘可燕身着丝质长袍,端坐绣台,手上动作行云流水,安静从容。
佘可燕手上的活儿看上去轻松,但实际上一件手工缝制的高端婚纱,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耗时三个月。她说:“手工艺使这些美丽的服装充满了温度和质感。”
这间40多人的工作坊,承接的订单来自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从潮州最具传统底蕴的牌坊街走出的婚纱,占据了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第五大道等世界级商业街的橱窗。
贸易摩擦逆流
在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听证会上,史蒂夫·朗代表美国婚纱行业从业者强烈反对加征关税。他反复强调,加征关税会置整个美国婚纱行业于险境,威胁许多美国家庭的生计。
朗描述了关税将对婚纱行业造成的影响:关税给从中国进口材料、半成品的生产商造成财务负担,一旦被迫停产,零售商也会随之陷入困境。
他还说,美国消费者将不得不面临更少的选择和更高昂的价格,他们还会更多通过网购平台直接从国外购买,这将给美国本土婚纱业造成更加深重的危机。
关税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新工作。一件高端定制婚纱,常常需要手缝多达十万颗亮珠或水晶,只有勤劳、熟练的绣工才能胜任。朗说:“我们当然愿意在美国生产婚纱,但在这里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
制造婚纱需要太多不同款式、质地、颜色的面料、亮片、装饰品,所有这些大都是中国制造的。朗说:“要从中国转移婚纱生产,将是一场噩梦。”
“中国是‘世界工厂’。谁也离不开中国,试图脱离中国是脱离实际的行为,必定徒劳无益。”朗说。(参与记者:车晓蕙、张墨成、杨定都、王文、陆浩、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