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婚纱影楼招聘专业网站!全影人才网 hr.7192.com
拍出一张好照片的关键是什么?除了构图、曝光、对焦、白平衡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可能足以把废片变好片的操作:裁剪。
为什么要对照片进行裁剪,裁剪有哪些作用?裁剪的原则是什么,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往下看,您就了解了!
裁剪,能让你的照片大变样
1. 清除干扰物体
有时,在拍摄场景中会有多余的干扰景物(或很难看,影响画面美观)的景物,你可以通过取景框或后期裁剪把它们排除掉。
猫咪的画面比例不算很大,并不突出;左侧的生锈水管很难看,影响画面美观,可以尝试裁剪掉。
经过裁剪以后,难看的景物变少了;猫咪的画面比例变大,神态展示得更清楚,更符合拍摄主旨:
不过,不得不提醒大家一句,主体的画面比例也不是越大越好的。
在多数情况下,裁剪能突出画面中的某一部分,但有时在画面中展现出更多环境元素和背景信息,反而能使画面更有场景感和故事性。
继续拿“水果摊上的慵懒猫咪”来举例。如果一味追求放大主体比例,拍出来会是这个样子:
猫的画面比例很大,神态也足够生动;但是,画面右侧的水果和“番禺老树蕉”的牌子没了。这是最能交代场景信息,最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元素,没了它们,就体现不出猫咪在水果摊上。
当然啦,如果你只是想拍“一只慵懒的猫”而不想表现“它趴在水果摊上”,完全可以进一步将画面裁剪,放大主体。
无论是前期取景构图,还是后期的裁剪,你都要先思考一下画面元素的取舍。一定要根据拍摄主题,决定哪些是你需要/不需要的。
2. 改变画面主旨
不同的画面取景范围和主体比例,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而通过“取景框裁剪”或后期裁剪,你可以完全改变画面的主旨和内涵。
我们来看个例子吧。裁剪前的场景是这样的,它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呢?
很显然,这样的一张照片,想表达的是“参与会议的人员很多”。如果裁剪一下,画面的主旨很快就会发生改变:
上方左图,众人脸上的表情都可以看得清,体现了“与会人员的专注”;右图,聚焦某位特定与会者的脸,可以强调“某某出席了这次会议”。
不过,这种后期大幅度裁剪的操作,会导致画质降低,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在拍摄时调整焦距或改变距离,用取景框来排除多余景物。
3. 调整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和画幅息息相关。通过调整画幅,你或许会发现一些从未尝试过的画面体验,产生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
不信?还是老样子,来看个实例吧。这是张普通的风光照:
由于这张照片的水平视野和纵深感都不错,可以尝试着把画幅纵向裁剪一下,立马就变成了伪全景:
如果裁成 1:1 的正方形画幅,再调一调色,再加一些暗角,立马秒变小清新 LOMO 风:
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相机的画质越来越好,裁剪造成的像素损失对画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小,玩法也就更多,慢慢去尝试吧~
4. 满足实际需要
大部分家用机的最常用画幅比例为 4:3(也有 3:2 或 16:9 的),但这样的作品画幅其实并不一定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比如说,不少网站要求设置的头像(或封面图)是 1:1 的,如果你上传的图片不符合这一比例,有的网站会自动抓取图片中央的部分。
当你想上传的图片不是中央构图时,这种抓取结果往往会很尴尬:
现在,一些网站有了智能抓取人脸系统和上传前裁剪的小程序,但并不是所有网站都具备这功能,还是自己裁剪好再上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