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庙 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四年后建成,是“外八庙”中范围最大的一座庙宇,因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这座寺庙内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依山面水,巧于应用地势和景物烘托,规划灵敏,又不失庄严庄严。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掩盖,金光闪闪,华丽堂皇,极端宏伟壮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暗淡,光照比照鲜明,形成了森严庄严的氛围,是建筑上的珍宝。近年来,在大红台上的“御座楼”盛大推出了歌舞《普陀之光》它经过提炼寺庙落成、皇帝庆寿、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等严重事情,用歌舞方式表现出“康乾盛世”时中华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创立安定盛世繁荣中华这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宏愿。目前,每天上午,游客均可在昔日皇帝观赏歌舞的“御座楼”上欣赏到《普陀之光》。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狮子沟北坡、须弥福寿之庙西侧,占空中积22万平方米。据乾隆皇帝《普陀宗乘之庙碑记》所述,南海大士的普陀道场有三个,一在印度,一在西藏,一在浙江定海。乾隆皇帝本打算仿照南海大士在印度的最早的普陀道场方式修建,但难以调查,而西藏布达拉宫都纲法式具备,遂仿照它的方式修建了这座庙宇。“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所以也称为布达拉庙。
普陀宗乘之庙又是外八庙中范围最大的一个。寺庙建筑疏密有致,依山就势自在散置,极富于变化和节拍感。过五孔石桥,逾越狮子沟,到庙前广场,眼前就是白台式山门和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庙墙上有雉堞,其左右两端为白台隅阁,供守望之用。山门内正中为碑亭,重檐歇山顶,上复黄琉璃瓦,碑亭开拱门,下有石基栏杆,四出踏道。碑亭之北为五塔门,门上建喇嘛塔5座,方式颜色各异,分别代表佛教五派;红塔,小乘派;绿塔,密宗的一派;黄塔,密宗;白塔,显宗;黑塔,自我成佛派。门前,有石像一对,是佛教的大乘派的意味。进五塔门,沿自然石砌冰纹雨路北行不远,就是琉璃牌楼。牌楼前为月台,周砌“女儿墙”,正中及左右三面设踏道,台上还有石像一对。
自牌楼往北至大红台之间,是一片地形起伏的开阔地,时有巨石突起,苍松翠柏散植其间,石板路在山坡上迂回前伸,前后左右罗列僧房和白台。白台以青砖镶边,嵌以红色盲窗。台上有的建有小殿,作佛堂、钟楼用;有的安放舍利塔,有单塔也有五塔,均表示不祥短命。东罡殿内供密宗佛像,西罡殿内供不祥天母骑骡馏金铜像。这些建筑,因借地形,良莠不齐,上下参差,外形各异。整个院落庄严庄严,苍茫怪古,极富西藏高原的野趣。
在广漠空阔的院落北部,便是拔地而起耸入云端的大红台,它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巍峨高大,气势宏伟,使人感到佛法如天,深邃莫测。大红台通高43米,分上下两局部。下部为基座,称大白台,全用花岗岩大条石砌筑,白灰抹面,占空中积约万余平方米,高18米,容积达18万余立方米。白台正立面以红灰抹成三层藏式梯形窗(又称“盲窗“)。红台的上部,墙面抹灰后涂以红色,称大红台,墙面宏大,严整而又不呆板。红台墙面底阔近60米,上阔近60米,高25米,略呈正梯形,容积约9万余立方米。墙面从下到上列窗七层,上六层为真假藏式梯形窗,最下一层为汉式横长方形窗。红墙正中自下而上有琉璃佛龛六个,均饰以黄紫相间的琉璃慢帐,内置琉璃佛像。红台上周砌女儿墙,墙上嵌黄琉璃佛龛,龛内置琉璃佛像。墙顶中央又置琉璃八宝、喇嘛塔。台顶女儿墙转角局部安顿宝瓶,上插铁旗。
大红台建筑在山腰上,复杂的外形经过精心设计,处置成几个不等高的颊。大白台前东西两侧,沿登道到第一个平面大白台顶,上置四个大石雕幢竿座和四个大铸铁水缸。平台宏大,视野开阔。白台东有藏式的文殊胜境殿,西有汉式琉璃垂花装饰的千佛阁。绕大红台登踏道再上,就抵达第二个平面,即东红台,其四周建二层群楼,群楼中心为二层瓦顶的御座楼。经过二层搂登踏道而上为第三个平面,即到达普陀宗乘之庙的中心建筑万法归一殿。在这个平面上,万法归一殿四周建群楼三层,群楼二层可达东红台北面的洛迦胜境殿和东北角的重檐八角銮金瓦顶权衡三界亭,群楼顶端西北角又建重檐八角壤金瓦顶的慈航普渡亭。这些殿亭,方式各殊,上下参差,殿顶都用銮金鱼鳞铜瓦复盖,金光闪闪,与红台、白台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和重重群山的烘托下,空间轮廓极端宏伟壮观。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与《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这两块碑文均为乾隆皇帝御笔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充沛阐明了意味着多建筑艺术杰作的普陀宗乘之庙,是我国清朝统一的多国度稳固和开展历史的产物和见证。
不祥天母:俗称“骡子天王”,是佛教里的护法神。所谓“不祥”,是说它每年元旦能除妖降魔,叫人过安定日子。这尊佛像原放在权衡三界亭内。像高5尺6寸6分,耗红铜约600公斤、头号金叶57两,计用6400个工日,共费1100百多两白银,佛像外型狰狞奇特,是国内稀有。
万法归: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位于大红台中心,方7间,重檐攒尖顶,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屋脊饰以波状镏金瓦。宝顶呈法铃状。殿顶用头号金叶14000余两。殿周围有三层群楼环绕,每层44间。群楼现存外墙的复建工作,正抓紧停止。该殿是供清帝和各少数上层人物顶礼膜拜的中央。
殿内屏风上原有长10米、宽3米的刺绣佛像一幅,惜被军阀盗走。迎门是铜珐琅菩提塔,中央紫檀反花佛龛内供弥勒佛。左右两侧为紫檀寿字塔,前供桌上的八宝、五供、珊瑚树等都是殿内原物。屏风前无量寿佛和两侧的八大菩萨、宗喀巴等铜像都是从群楼内移来的。铜像外型漂亮、神态生动,每尊重约半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