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婚纱影楼招聘专业网站!全影人才网 hr.7192.com
最近很多小伙伴私信我如何调出《The middle of the day》这组作品中的“电影感”,其实就单从色彩来说,电影色调多种多样,有冷暖对比也有和谐统一,但它们所带来的“电影感”却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常见的电影画幅剪裁比例(本组的2.35:1),以及较高的视觉宽容度(体现在暗部偏灰,整体没有纯黑、纯白)。于是准备为大家分享本组照片的调色思路,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以下是调整之后和之前对比,我们看到照片稍微好了一些,但仍然缺少光影的表现。接下来我们将进入PS进行剪裁画幅和最重要的局部处理。
4.剪裁电影画幅。如图,先选择剪裁工具,设置为“比例”模式,将数值改为“2.35:1”,进行二次构图剪裁并点击确定。之后将背景色设置为黑色,比例设置为“3:2”,向外剪裁出黑色边框。
完成!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然后进入曲线调整成如下形态。注意左下角和右上角,提亮黑场和压暗白场,这样照片中就没有死黑和纯白,显得更“灰”,提高了视觉上的宽容度,仿佛有更多的细节(实际已丢失)。
2.再进行校正镜头,可适当保留暗角。提高蓝原色饱和度(相比直接提高饱和度而言,整体更自然,但会对蓝色影响更多)
器材:佳能6D+佳能35 2二代
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层,选择黄色,加洋红减青色,让其偏红一些(此工具根据互补色原理调整,不熟悉的小伙伴可搜索RGB模式),再用“色彩平衡”对暗部加一些蓝色和青色。
我们还可以使用魔棒工具,打开如下左图,用同样0的容差在两个红框内左上方同样(目视对比即可)的位置点击。产生的选区效果如下右图。左边有选区吗?有,非常微小,就1像素大,不加以提示几乎看不到吧。而右边的选区就如同一首散文中所说的:那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啊。只不过这里是白花花的。
首先看看成片和原片对比:
最后对照片进行微调和锐化,然后导出,建议使用“文件-导出-导出为”选项勾选“转换为sRGB”,作为网络分享,同时保存一份PSD或者Tiff格式。
再使用“渐变滤镜工具”对周围进行压暗,进一步强化光影,控制点范围如图所示。
5.点击“滤镜-Camera Raw”进入,选择径向滤镜工具,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进行加曝光、加色温的处理。可以看到在图中有大量径向滤镜范围的控制点,主要施加在受光面,符合明暗关系,同时突出侧逆光。
原片分析:明暗关系不突出,色彩灰暗,细节有待处理。其实本组照片更多是需要进行局部处理,比如绘制中轴线左侧的侧逆光,而现场确实也是这样的光位,只是由于云层的关系并不突出,我们就要通过后期来进一步渲染。
0607前面我们都是改变曲线的中间部分,现在我们来改变一下曲线的端点,将高光点往左平拉一些,观察下方的输入数值为200,输出为255。如下左图的样子。这时图像变为下中图的样子。注意观察右边所演示的直方图变化。
原片
成片
1.首先进入ACR做如下调整,稍微提高色温数值,使画面偏暖。追回部分细节,加强颜色的饱和度,提高黄色明度使画面中茶和树木更突出。
进行剪裁后我们再第二次进入ACR进行局部调色,将主要使用“径向滤镜”和“渐变滤镜”做局部处理。
6.点击确定回到PS界面,对人物进行液化和磨皮,这张人物主体占比例较小不需要过多的处理,我用的是中性灰磨皮。再将后面入镜的茶农给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