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种作为人们生活中心的统一媒介,就像电话或者电视 …… 甚至比它们更有价值。”
这是SteveCas在1990年代的愿景,那时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他所创立的美国在线(AOL)是美国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由于把互联网接入服务引入了寻常百姓家,AOL成为当时全美最受尊敬的品牌和雇主,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Google和Facebook。
随后发生了一些事情,AOL慢慢失去了其令人瞩目的成功和影响力。作为曾经收购了时代华纳(TimeWarner)这个有史以来最古老最受尊敬的媒体集团的公司,AOL成了另一头巨大的囚笼困兽。她再也不是美国人在任何探索上的先锋,她再也没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也不再有人吵着要为她工作。更糟糕的是,以前拥有一个@aol.com的邮箱事件很酷的事,而现在这仅仅表明你已经落伍了。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AOL的起起落落并非一个意外,而是一种规律。许多公司都取得了成功,一少部分甚至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在成功的位置呆太长时间,特别是当其充满魅力的领导人出售或者离开公司之后。当创始人离开后,中小公司常常要面对一段时间的停滞和挣扎,而即使大型的公司机构也无可避免地会面对业绩下滑。其实这种衰退是如此之普遍,以至于IchakAdizes博士将之写进了关于公司生命周期的著作中 - "在成熟和稳定之后,就会走下坡路"。
Microsoft, Polo Ralph Lauren,Apple和Starbucks就是几个面临创始人在最近(或者不远的将来)离去的案例。SouthwestAirlines也应该被加到这个名单里面。只要她的接任计划没有完成,作为引领这个组织的梦想家,HerbKeleher,就会暗中在新总裁的选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确保自己的愿景能被带入下一个十年。Google,Facebook这样的公司最终也会一样。别忘了,一二十年前,AOL和Microsoft和今日的Google们一样风光无限,那时的她们看起来如此有活力,似乎永不会停滞。当然这个结论也不是那么地绝对,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创始人离开后我们失去的东西,我们就能理解这些公司为什么还能依旧保持伟大。
成功的公司差不多都始于一个想法,一个由激情和对未来世界愿景推动的想法。就是创始人的梦想让商业公司充满了不断向前的能量。资金和经验对成功来说也许是有益的资产,但对伟大的公司而言,一开始她们并不具备这些东西。Apple, Microsoft, Google,AOL,Facebook和其它许许多多公司都是由二十几岁、既没钱也没大公司经验的年轻人创立的。所有的风投都会告诉你,创业公司中,绝大部分都失败了或者只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功,大获成功的永远只是极少数。就像心脏电击器的脉冲一样,是人们真挚的梦想把创业公司从白日梦变成了触手可得的东西。但激情和对未来的愿景也只能把公司带这么远。
大部分新公司在短短数年内倒闭的原因在于,为了把愿景变成现实,公司需要有结构(structure)。良好的体系和流程让组织机构的繁荣不再仅仅只依赖于少数个人的激情。如果创始人能懂得组织架构,他们的公司不仅能活下来,还能成长。但为了让公司持续成长,充满激情的梦想依旧不可或缺……而这,常常就是公司创始人离开后会带走的。
一旦获得成功,公司的领导就把公司成立的初衷抛在脑后,开始对结果和手段着迷(所谓的战略战术)。公司刚成立的时候,那时的战略是想办法实现梦想,一时的结果只是用来衡量这个过程的进度。但慢慢的,愿景和梦想变得模糊,而创始人本身慢慢成了公司梦想和愿景的化身。导致公司衰败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离开,而是无法清楚的描述公司的愿景和梦想,是没能从这个人身上把“为什么”提取出来并植入到公司的肌体中。另外,也应该存在一个继任的领导去继续推动这个愿景,而不是自己去重新定义一个,这样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对于许多成功的企业家而言,豪宅、香车和名表(全是成功的陷阱)很有吸引力,但也有许多人抱怨这些东西感觉起来和以前不一样了。对于极少数维持着激情和梦想并发生了巨大成长的公司,常常会为保持清晰的目标感而一筹莫展。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不论当下已经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许多企业家依然渴望当年和一群朋友一起全身心追求一个共同目标时的激动,即使那时收入少得多。当你为了梦想和追求而工作,你就被所谓的"为什么"所驱动着。
我上面提到的公司之所以有点危险,就在于它们的创始人最近已经或者在不远的将来将要离开:RalphLauren不可能把火炬永远举下去;Steve Jobs80年代中期被迫离开了Apple并开展竞争业务,他每次登上(产品发布的)舞台,都会让Apple的那些股东们背脊发麻;BillGates,一个献身于提升个人效率以释放人们潜力的乐观主义者,把注意力从大家桌面上的PC转到了克服疾病上,他希望通过帮助非洲和其它国家的人们战胜病魔来释放自己身上的潜力。Bill Gates的梦想并未改变,改变得只是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
但困难在于,有着清晰目标和梦想的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追逐理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随之而来的成功,她们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目标感。伴随着这种感觉的丢失,公司的梦想家们变成了组织的管理人。各种数字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公司成立的目标渐渐被忽略了。数字当然是重要的,但在一开始,数字只是人们喜欢购买你提供的产品的证据而已。而现在,金钱成了维持商业运作的唯一原因,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只是整个组织架构的一小部分或者附加品。
Microsoft的初衷是提供软件来帮助我们利用PC技术带来的力量,但现在他们是在兜售软件而已。Starbucks起初给了大家一个在工作和家庭之外消磨时光的地方,现在他们觉得自己不过是在卖咖啡而已。
Apple依旧激励着我们超越现状,Polo教会我们如果你看着某一部分,你就会成为那一部分(原文:"if you look the part, we willbecome the part", 尚不大理解)。我们尚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不在用产品去实践自己的信仰,而改为向我们兜售更多的产品。
为了避免这种自我认知的改变,我们需要建立一些机制来不断提醒内外的人公司成立的初衷,提醒大家究竟是什么目标、原则和信仰激起了我们最初的激情、赋予我们冒险精神、帮助我们克服了最初的那些障碍、经验不足和错误。
"为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回答能超越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层次,将能给客户提供全新的视角,让他们能从价格、质量、服务和功能以外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产品。不断提醒大家公司存在的理由,也赋予了员工在公司工作的一个更高目标,让他们每天不再是只为了工资而走进办公室。而这,正是一切激情和创新的源泉。正是一个公司及其员工对“为什么”的清晰理解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向成功的不确定性(odds)屈服还是勇敢面对。